中国碳金融论坛|陈诗一:碳金融三大核心基础设施构建
来源: Admin
时间:2023.5.16
浏览:695

4月20日-21日,由中国节能协会、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共同主办的2023首届中国碳金融论坛在上海成功召开。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系本次论坛的学术支持单位,安徽大学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诗一发表《碳金融三大核心基础设施构建》的主旨演讲。

安徽大学党委副书记、常务副校长,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诗一

陈诗一指出,碳金融政策要发挥政府与市场双向的促进作用,仅仅靠政府、靠金融机构,都无法达成,还要靠企业发挥自主内生的决策作用。在碳中和背景下,企业有了新的资产——碳资产,必然对企业的估值带来新变化,带来新的绿色低碳机会。如何利用好碳资产,发挥好碳金融的融资、资产定价和风险规模三大功能,是企业首要考虑的问题。

陈诗一指出,企业要管理碳资产,就要考虑碳价是多少?定价方法是什么?要融资就要考虑融资额度是多少?利率多少?抵押物又是什么?要进行风险规避,就要考虑搁浅资产的产生、经营风险等。为此,陈诗一提出了企业进行碳金融要构建的三大核心基础设施:碳资产管理的工具方法、企业碳资信评价体系以及碳价指数。


基础设施一:碳资产管理的工具方法

对于碳资产管理的工具方法,陈诗一指出,碳资产管理的核心是碳资产价值管理,碳资产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收益,也可能有经济利益的流出,所以碳资产管理针对的是企业所有碳资产的所有形态以及整个碳资产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管理,最终目的是实现碳资产保值增值。陈诗一详细介绍了碳资产管理的方法步骤,企业要首先厘清自身碳资产状况,在掌握当前碳资产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存在的“潜在资产、潜在负担”;通过对碳资产的初始确认、价值核算以及对碳资产整个生命周期中价值变动情况进行分析,形成相应的碳资产管理报表和报告。

基础设施二:碳资信评价体系

对于企业碳资信评价体系,陈诗一指出,气候发生变化后,带来了气候风险与气候机会,影响了企业的资信状况。企业碳资信就是应对气候变化与碳中和目标下,企业履行承诺的意愿和能力。2022年10月1号,《企业碳资信评价规范》正式实施,这是绿色金融跟普惠金融、碳金融结合的一个很好范例。目前,碳资信评级不仅仅在宁波进行试点,还在徐州、宜兴、常州很多地方积极推进。就宁波来说,目前已经有28家企业,6家银行参与,已经发了2000多万的贷款,利率最多下降20%

基础设施三:复旦碳价指数

谈到碳价指数,陈诗一指出,全国碳市场运营一年多以来,总体流动性还是不足,碳价过低,不仅低于全球主要碳市场的碳价,也远低于实现《巴黎协定》提出的2度温控目标需要的碳价。而碳价太低就难以发挥价格引领要素配置以及推动节能减排的作用。碳市场急需要有科学有效的碳定价机制,这也是复旦为什么研发复旦碳价指数的原因。目前,复旦碳价指数覆盖了国内碳配额、全国CCER、地方CCER以及国际可再生能源证书等多种碳资产价格指数。国内各种碳资产价格指数已运行17期,国际可再生能源证书价格指数已运行7期。从实际运行情况看,复旦碳价指数与实际价格走势的匹配度较高,较好地反映了碳资产价格水平的变化。陈诗一介绍,未来复旦碳价指数将继续完善定价机制、丰富碳价指数的品种,不仅要增加更多跟国际碳市场接轨的价格指数,而且要基于复旦碳价指数,开发相关的碳金融产品与服务,助力我国碳金融的发展。


关于中国碳金融论坛

中国碳金融论坛是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凝聚多年行业经验,整合政府、行业、专家、企业、媒体等方面顶级资源打造的碳中和金融领域峰会,论坛旨在通过专家解读、企业分享、项目对接,帮助企业获得政府、市场的金融工具和资金的支持,进而帮助企业在降碳增效过程中减少成本和扩大收益,增加企业的正向收益,助力企业绿色转型发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早日实现。

2023年首届论坛将重点关注碳金融体系,探索中国碳金融市场和碳达峰、碳中和的投融资机会,助力碳基金、碳债券、碳保险、碳信托等碳金融现货、远期产品多元化创新,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碳减排的协同共赢以及真正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碳中和贡献智慧。

2023首届论坛上,共有近六十余名领导、专家和企业代表参会发表演讲、对话、600余家企业代参会,现场气氛热烈。论坛共举行了五个项目的落地签约颁发仪式及碳中和领域精品项目路演环节,九家路演企业60余家金融、投资机构现场路演、洽谈,达成多项意向投资,预计金额超10亿元。大会还在官方微信视频号进行视频和图文直播,各媒体平台网上参会总人数超10万人次,大会接受了30余家媒体报道,大会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2023首届中国碳金融论坛回顾

"降碳增金 绿色赋能”首届中国碳金融论坛在上海召开(一)

“降碳增金 绿色赋能”首届中国碳金融论坛在上海召开(二)

“降碳增金 绿色赋能”首届中国碳金融论坛在上海成功召开(三)

中国碳金融论坛|赵鹏高: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离不开金融领域的支持。

中国碳金融论坛|赖晓明:碳金融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

中国碳金融论坛|徐华清:未来将积极探索碳金融业务创新

中国碳金融论坛|雷曜:人民银行正在加快推进基于碳核算的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体系建设

中国碳金融论坛|朱民:全球经济复苏下的绿色投资与增长机会

多项目签约发布,首届中国碳金融论坛成果丰硕

【路演专场】首届中碳金融论坛碳中和专场精选优质项目路演成功举办


演讲全文:

今天的主题是碳金融的三大核心基础设施。

刚才我们各位专家已经进行了很多分享,朱行长也谈大碳中和,特别提到了中国实现3060双碳目标需要巨量投资,这是百万量级的投资,这些钱如何来?大家都知道是要靠绿色金融、碳金融的相关政策。

绿色金融和碳金融都是蛮新的概念,我们想讨论的就是如何把绿色发展跟投融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刚才几位专家也讲到了绿色金融政策与碳金融政策应该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合力发挥政府与市场双向的促进的作用。仅仅靠政府不够,靠金融机构可能也不够,还要靠企业发挥自主的、内生的决策作用。

绿色金融与碳金融能为碳中和的巨量投资进行定价,以及实现资源要素重置。在碳中和背景下,企业其实发生了变化,企业有了新的碳资产,那么我们如何认识这些资产?新资产的出现必然对企业的股值带来新的变化,带来绿色低碳创新的机会,那么企业在面对这些变化时,如何发挥碳金融的三大功能?我们研究环境经济学,都知道环境污染、碳排放的定价是最难的。涉及到如何进行定价、定价的方法是什么、绿色投融资的融资额度是多少、利率是多少、抵押物是什么?等等问题。必须充分发挥碳金融的三大功能、构建三大核心基础设施,才能对这些问题进行回答。这里讲的三大基础设施还是要落在企业,最终自下而上发挥作用。

企业碳资产管理、企业的碳资信评级、碳价指数,是我讲的三大基础设施。

我来自复旦大学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大概五、六年前就跟上海环交所进行了合作,共同完成一些全国碳市场相关工作。我们通过合作开发了复旦碳价指数,它为企业提供碳价格信息,协助企业碳资产管理,然后进行碳资信评级。三大基础设施能为金融机构对企业进行融资提供一个途径,体现了三位一体的功能。

首先讲碳资产管理。企业的核心就是碳资产的价值管理。刚才我们讲到在碳中和背景下企业中会有新的碳资产出现,碳资产会给企业带来经济收益,当然也可能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出。那么如何对碳资产进行管理,就是企业(特别是一些高能耗、高排放的企业)在碳中和背景下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情。

碳资产管理针对企业所有碳资产、碳资产的所有形态以及对整个碳资产的全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因此它的管理方法就是要根据企业碳资产价值是多少、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价值是多少,形成最终的碳资产管理报表和相关报告。刚才朱行长也讲到了,现在要往生态文明进发,我们应该持有工业化的思路,企业在财务数据也应该形成对应的工业化财务报表。我们需要有与碳中和、生态文明相匹配的碳资产管理报表,在目录上也做了一些基本开发,有碳资产、正资产、负资产,交易类资产、非交易类碳资产,还有当期的价值、未来的价值。

有了对企业的碳管理的信心,接下来就可以对企业碳资信评价,当然是ESG评级在碳中和当下最重要的内容,在碳中时代下,碳因素是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碳资信也是对传统企业信用评估的一个在碳中和背景下的升级,它不仅要考虑外在的环境驱动对企业的影响,也要考虑企业的行动对企业资信的影响。

具体到碳资信,我们中心跟其他的研究机构一起发布了《企业碳资信评价规范》,主管部门就是节能协会这里有一套具体评级的两元架构、四层推进机理。

我们跟环交所合作落在企业层面,首先2022年10月1号《企业碳资信评价规范》正式实施。然后终点是要实践,去年6月份我们率先在宁波进行试点,宁波生态环境局、地方金融监管局、人行宁波支行、银保监局等共同参与。宁波的中国民营企业很发达、很多,通过对这些企业碳资信评级,如果达到一个好的标准,银行就可以对它们进行优惠贷款,给予优惠额度、优惠利率,浙江聚能智慧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很好的案例。

去年下半年宁波生态环境局牵头发布《宁波市开展碳资信评价体系建设及金融应用试点实施方案》,目前已经有28家企业参与,6家银行合作、已经发出2533万元的绿色贷款,企业最高可以获得额度的翻倍,利息可以下降20%,预计未来至少100家企业能够享受绿色普惠小微贷款。宁波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很多,并且通过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能够有机结合,这也是绿色金融+普惠金融、碳金融的很好的实践。当然这一个碳资信评级不仅仅在宁波了,徐州、宜兴、常州很多地方目前都在推进。

最后我再简要介绍一下复旦碳价指数。碳价是如何确定的呢?我们先来看看全国碳市场的情况。全国碳市场于2021年7月16日正式启动,我们环交所是运营方。其实,我们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和环境交易所早在五六年前就开始为此做各种研究和准备。但是运营一年多以来,我们发现整体上碳市场的流动性还不足,大宗协议转让交易比例高于挂牌协议交易比例。成交额累计有100亿左右,但与我们的预期还有很大差距。

特别是碳价,我们的碳价相比全球主要的碳市场都偏低,也低于巴黎协定规定的2度温控目标所需的每吨二氧化碳当量40到80美元的水平。碳价过低就不能发挥价格引导资源配置、促进节能减排的作用。所以未来我们亟需建立科学有效的碳定价机制,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开发复旦碳价指数的主要原因。

当然,碳资产和我们传统的资产在参与主体、交易标的方面不尽相同,不能简单地用传统的资产定价模型给碳资产定价,也不能用传统的信用评级方法给碳资信进行评级。这里就需要我们开发新的碳价指数和碳资信模型。

所以说三位一体,有了碳价指数,我们就可以对企业进行碳资产管理;有了碳资产管理信息,我们就可以进行碳资信评级,金融机构和市场就可以依此对企业进行投融资。

这里讲一下,我们复旦碳价指数从2021年10月份开始发布月度指数,目前主要包括全国碳排放配额CEA价格指数、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价格指数和各试点市场的CCER价格指数。在去年9月底,我们还推出了国际可再生能源证书I-REC价格指数。因为国内的绿证交易并不活跃,交易量也比较低,所以很多企业选择购买国际可再生能源证书来抵消自己的碳排放。我们的I-REC价格指数能够很好地反映国际上新能源市场的变化情况,目前包括水电、小水电和风/光三个品种。

我们复旦碳价指数从2021年底开始发布,目前已经发布了17期。左图是全国碳市场的实际价格走势,右图是我们的碳价指数走势。我们的碳价指数是一个先导指数,是一个预测指数,可以提前一个月或一年预测未来的碳价格,总体上能够很好地与实际的价格走势相匹配。

我们的I-REC价格指数已经发布了7期。总体来看,这个价格变化幅度不是很大,风/光I-REC的价格高于小水电I-REC,小水电I-REC的价格高于水电I-REC。这里给出了一些分析原因。

未来,我们复旦碳价指数将继续完善和丰富品种,一个是要增加更多与国际碳市场接轨的碳交易品价格指数,再开发一些衍生品价格指数;还要基于复旦碳价指数开发一些碳金融产品和服务,通过这些碳价指数推动碳金融的发展。

我想我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