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8日-29日,由中国节能协会和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联合主办、北京能源协会支持的第六届碳交易市场发展论坛在北京成功召开。
中国节能协会监事长、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房庆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期间,中国节能协会理事长、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姜培学;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徐少山,作为主办方代表,分别向参会嘉宾致欢迎辞。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致辞。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逯世泽发表开幕演讲。论坛开幕式由中国节能协会监事长、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房庆主持。
中国节能协会理事长、清华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姜培学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徐少山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逯世泽
在名家论“碳”环节,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杜祥琬;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金融专业人士、中金公司原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清华大学管理实践访问教授朱云来;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潘家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长王乃祥;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徐少山发表主旨演讲。名家论“碳”由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亚行原首席气候变化专家吕学都主持。
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杜祥琬
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
金融专业人士、中金公司原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清华大学管理实践访问教授朱云来
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潘家华
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董事长赖晓明
北京绿色交易所董事长王乃祥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徐少山
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亚行原首席气候变化专家吕学都
全体大会:
发展新质生产力
科学梯次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主题论坛
多层次碳市场建设与碳定价、CCER 未来展望
主题论坛
创新市场机制-绿证、绿电与碳市场
创新转型,科学降碳,产业项目的未来展望
产品碳足迹认证、环境评价与企业低碳发展
市场引导,促进经济增长和能源减排
为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早日实现,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论坛期间发布了《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和指南 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成立了《零碳工厂创建工作组》。
《产品碳足迹量化要求和指南 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团体标准发布仪式
零碳工厂创建工作组成立仪式
论坛碳中和证书仪式
论坛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开展“碳中和”行动,实施绿色交通、绿色住宿、绿色会场、绿色宣传等一系列减排行动,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贯彻到整个会议的筹备、举办全过程。在应减尽减基础上,论坛共计排放33吨二氧化碳当量。中国质量认证中心为本次大会碳排放进行核算,主办方通过购买核证自愿减排量抵消,实现碳中和,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处长于洁为本次论坛颁发碳中和证书,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王挺代表主办方接收证书。
《零碳:争分夺秒》三分钟微路演
同时,为助推企业发展提速,在全体大会期间设置《零碳:争分夺秒》三分钟微路演。广东枝康绿色能源有限公司、重庆碳瑞科技有限公司、碳拾江苏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弗碳上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创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呼伦贝尔碳中和产业发展协会6家企业代表分别就各自企业及业务做了精准推介。
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创新发展部部长张京良主持《零碳:争分夺秒》
新增会员单位证书颁发仪式
论坛期间还举行了新增会员单位证书颁发仪式。
有关部委、院校领导;著名专家、学者;重点排放企业和减排项目企业、碳排放核查认证机构、碳资产管理服务企业、金融机构代表;碳中和先行示范企业、节能及清洁能源技术企业等代表;高校及科研机构代表;媒体和其他机构代表近六百人参加了此次大会。
本届论坛由中国节能协会碳中和专业委员会承办。
中国碳交易市场发展论坛自2016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六届,秉承“权威性、前瞻性、学术性、专业性”特点,推动中国碳交易市场产业链单位的相互交流和共同发展。历届论坛通过政策解读、专题演讲、主题对话、展览展示等形式探讨绿色创新与新质生产力,介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讨论强制碳市场制度体系和扩大行业覆盖范围,自减排交易市场方法学、市场动能,探索碳、绿电、绿证交易机制融合,分享节能减碳技术案例。
论坛同时得到碳市场主管部门和相关机构的支持,著名专家、学者、重点排放企业和减排项目企业代表、第三方服务机构共同参与,参会代表已全面覆盖碳交易全产业链条。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顾秀莲和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马培华对论坛高度评价,解振华特使为首届论坛发表贺词。杜祥琬院士、姜培学院士、刘燕华主任、江亿院士、王金南院士、贺克斌院士、潘家华学部委员、蒋兆理一级巡视员、逯世泽副司长等400余位专家学者在论坛期间发表演讲,思想碰撞。论坛通过线上线下方式举办,受益听众高达千万余人,促合作项目金额近300亿元、80余产业项目落地;论坛成果编制成册,形成37余万字的《中国碳交易市场行业发展报告》。